4月17日,
由廣東伊之密精密橡塑裝備科技有限公司,
華南理工大學聚合物成型加工
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制品分會、
廣東省高分子先進制造技術及裝備重點實驗室
聯合主辦的以“綠色低碳、智創未來”為主題的
橡塑成型技術高峰論壇在
伊之密(順德五沙)全球創新中心成功舉辦。

本次論壇,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行業精英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橡塑成型技術的發展趨勢,促進行業交流、合作。論壇聚焦行業發展熱點,探討新形勢下橡塑成型技術創新與應用,旨在推動我國橡塑成型技術的進步與發展。

論壇伊始,廣東伊之密精密橡塑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詩海先生致歡迎詞。他向百忙中出席本次活動的專家學者、新老朋友,表示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他表示,伊之密始終專注技術和產品創新、國際化發展、運營效率提升三大戰略發展方向,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陸續推出新產品和整體解決方案,為客戶創造價值。未來,伊之密愿與業內專家共同探討橡塑行業的熱點問題及發展思路,在發展中把握機遇,在挑戰中實現跨越,攜手同行共贏未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教授瞿金平先生帶來了《橡塑產品綠色制造技術進展》的專題演講。他介紹,橡膠制品業是國民經濟的傳統重要基礎性行業之一,下分為多個子行業,產品種類繁多,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醫療、交通、石油化工、工程裝備等領域。近年來,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橡膠制品行業也得到較快地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橡膠機械的生產和消費大國。
瞿金平先生強調,目前,我國橡膠加工裝備行業仍存在創新能力較弱、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這就需要推動橡塑裝備高端化發展,促進產業鏈綠色協同發展,在關鍵環節形成先發優勢。同時,要想獲得并維持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地位,就要敢于打破對競爭對手優勢的迷信,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甚至“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最大程度地挖掘自身優勢,依靠自主創新,探索出一條橡塑產業升級之路。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雷昌純先生分享了《中國橡膠工業運行分析及展望》的專題演講。他介紹,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相關數據,橡膠制品業規上企業逐漸增多,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全行業平均利潤及利潤率逐年下滑,但2022年輪胎制造和橡膠鞋制造利潤和利潤率回升勢頭明顯,顯示出中國橡膠工業發展強大的“韌性”。
雷昌純先生認為,轉型升級、綠色低碳、智能化、高質量高附加值等將是未來發展的方向,努力推動橡膠行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院長郭寶春先生帶來了《可重復加工橡膠的設計和制備》的專題演講。他詳細介紹了兼顧增強和可重復加工的動態共價交聯橡膠的設計,包括界面可交換鍵、動態共價鍵/動態弱鍵等雙交聯設計。為了實現可重復加工橡膠的連續擠出,進一步提出了多相交聯設計橡膠。相比于傳統的TPV,這些橡膠材料不僅可以實現連續的重復擠出,還具有明顯更低的壓縮永久變形。可以說,動態共價交聯橡膠為可重復加工橡膠的設計提供了重要機遇。

2023年,是伊之密新廿年的開篇之年,如今伊之密又將開啟新的征程,肩負新的使命,承載新的目標。對此,伊之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甄榮輝先生帶來了《伊之密戰略發展規劃》的專題演講。
甄榮輝表示,為了更好地邁向國際化,打造全球化科技型企業的形象,伊之密制定了全新的發展戰略。未來,伊之密將通過技術和產品的升級、客戶與市場的升級和生產及運營的升級在不確定的環境中建立起確定性的優勢。同時,借鑒德國工業4.0的標準,努力打造伊之密制造4.0,以數據驅動整個生產體系,與客戶產生互動,通過信息化把生產過程中的浪費和錯誤降到最低,以更高的效率把產品做出來,提升客戶整體競爭水平,實現和合作伙伴的價值共贏。

“技術 更進一步”是伊之密品牌升級提出的新口號,旨在表達伊之密不斷激發創新熱情的愿望。對此,伊之密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技術官周俊先生分享了《伊之密創新體系與技術發展戰略》的專題演講。他介紹,伊之密2025技術路線圖梳理了176項核心與關鍵技術,67項共性技術,以精密、可靠為目標打造裝備的高端化,構建YI+3.0互聯網垂直平臺技術實現裝備的數智化,發展低碳技術、Pro新工藝技術與新材料應用技術打造不一樣的“碳中和”之路。
未來三年,伊之密還將在現有基礎上集全球智慧,協同產業鏈行業領先企業、科研院所共建10所聯合創新中心,涉及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大數據、虛擬仿真、低碳節能等領域,并啟動實施“卓越工程師計劃”,每年培養“10(伊之密)+10(合作伙伴)”名具有國際視野、工程理念、創新意識、專業融合、管理運營的復合型高端技術人才,共同實現中國成型裝備領域的新突破,為合作伙伴帶來新價值。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總工程師李明桓先生分享了《汽車彈性體材料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的專題演講。他介紹,當前新能源汽車技術突飛猛進,對彈性體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可以產學研協同創新,加速新材料研發進程。橡膠的碳排量高,且無法直接回收利用,呼吁企業采用熱塑性彈性體替代傳統橡膠,并且開發和應用環保橡膠。

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塑料加工研究院(IKV)主席霍普曼教授帶來了《歐洲先進橡膠材料與成型技術》的專題演講。他介紹,目前橡膠行業充滿了挑戰和機遇,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出行方式的轉變,裝備制造行業朝著自動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霍普曼教授表示,注射成型技術在節能方面具備較大潛力。其中,橡膠件的質量應從膠料開始把控,在注射過程中提高和均化材料溫度,以質量為導向對機器數據進行評估。此外,他還闡述了冷流道和模具技術及工藝技術。

OR.P. STAMPIsrl總監安東尼?多斯先生分享了《綠色世界中的模具創新》的專題演講。他介紹,模具和周邊設備是一個技術項目取得良好成果的基礎,模具與選材、成型工藝的結合是實現大批量生產的關鍵。如今,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上漲,自動化和系列化生產成為制勝的重要因素。
演講中,安東尼?多斯先生強調,每種膠料和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生產工藝,只有擁有豐富的經驗和高質量的生產設備,這些生產工藝才能實現。

廣東伊之密精密橡塑裝備科技有限公司應用技術經理劉本虎先生帶來了《橡膠制品生產過程的精益分析和自動化技術》,他表示,如今橡膠制品生產企業大多面臨用工緊缺、原材料上漲、競爭壓力大的情形。如何逐步改善生產過程來提升生產效率,減少人工,降低成本?這就需要橡膠制品生產企業與硫化成型設備、自動化、模具、膠料供應商深入合作,根據不同橡膠制品的生產過程,采用精益分析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導入模式,針對過程中的每個工序進行深入的思考、分析,選擇適合企業自身的硫化成型設備和自動化裝置,這樣可以有效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等待、產品缺陷等方面的浪費,從而有效減少人工,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改善工人的操作環境,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伊之密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首席架構師張燕飛先生帶來《數字化技術在橡膠成型的創新應用》的專題演講。他講述,信息化解決的是信息孤島問題,數字化聚焦在小批量多品種,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新型生產制造特點,解決的是柔性制造的問題,未來基于數字化、智能化,將人從常規工作中解放出來,解決的是創造性工作的問題。橡膠成型制造企業,在裝備智能控制技術、產品質量管理、設備預測性維護以及制造運營管理等四個方面的創新數字化應用技術,以創新應用帶動企業制造運營管理的全面數字化轉型升級。

青島愛博爾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孫佩祝先生分享了《雙碳背景下橡膠制品產業的應對》的專題演講。他介紹,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已被確定為世界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隨著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溫室氣體猛增,對生命系統形成威脅。在這一背景下,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對氣候變化的緊急威脅做出有效和漸進的應對。
孫佩祝先生強調,“雙碳”戰略是為了解決環境污染、氣候變化及資源枯竭而進行的新一輪能源革命,是我國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更是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核心支撐。為此,橡膠制品企業應認真組織對生產系統、附屬生產系統和輔助生產系統的碳排查。




整整一天,滿滿干貨。此次高峰論壇,業內知名專家學者分享了多個業內高精尖技術先進課題,現場反響熱烈,不少與會客商進行了積極互動,對業內目前存在的問題也進行了深入討論。
本次論壇以“綠色低碳、智創未來”為主題,順應了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對此,伊之密精密橡塑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詩海先生介紹:“綠色發展是順應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是用最少資源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經濟社會效益的發展。當下,行業內更應該全面、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打造綠色生產典范。”
一直以來,伊之密橡膠機致力于橡膠制品生產的智能化、簡單化。通過重構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等環節,對客戶生產發揮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將助力客戶在轉型升級中提質增效、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