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PLAS主辦單位雅式展覽服務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朱裕倫在CHINAPLAS國際橡塑展舉辦前走訪了伊之密位于順德的總部,了解其成功背后的故事,并與伊之密董事總經理甄榮輝交流經營之道,以及對中國橡塑行業發展的看法。
(原標題:“伊之密上市后的新目標:成為所在領域世界級企業!”)
廣東伊之密精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始創于2002年,以高精密注塑機、高性能鋁鎂合金壓鑄機和高品質橡膠注射成型機為主導產品,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公司于2015年初成為首家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的模壓成型裝備制造企業,對于一間只有短短13年歷史的企業,是一個非凡的成就。然而,實現上市并非故事的結局,而是展開新一頁的一個起點。展望未來,伊之密將會挑戰 “成為所在領域世界級企業”的新目標。
CHINAPLAS主辦單位雅式展覽服務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朱裕倫在CHINAPLAS國際橡塑展舉辦前走訪了伊之密位于順德的總部,了解其成功背后的故事,并與伊之密董事總經理甄榮輝交流經營之道,以及對中國橡塑行業發展的看法。
凝聚行業精英 開拓兩個新產品線攻關
甄榮輝先生是香港人,畢業于香港大學經濟管理系,卻參與成立一間機械制造企業,令朱總對伊之密的背景更感興趣。他問:“為何你并非工程師出身,卻有這個能耐管理這么大規模的制造企業運作?”
原來成立之初,伊之密的主要班子來自香港震雄集團。甄榮輝娓娓道來:“我1986年在震雄工作(任職中國業務部經理),1989年來到順德擔任震德(震雄集團旗下企業)總經理。我在2001年末離開了震德,加入香港大同集團,直到2008年5月,在陳敬財董事長的盛情邀請下,我才加入伊之密。所以說,我并沒有參與伊之密的創立。我們的管理策略是分工清晰,我的專長是財務管理及運營管理,所以在公司的角色是主力處理公司的運營工作。”
話題順理成章地轉到有關伊之密發展的路線圖。據甄榮輝介紹,配合相關多元化發展的方向,除了注塑機、壓鑄機和橡膠機,公司近期拓展了2大新產品線,使產品線增加至5條。
去年,針對包裝領域,伊之密成立了一間高速包裝系統公司,并找到成都市聯余精密機械有限公司作為其中一個合作伙伴。成都聯余以生產多腔模具而聞名國內,尤其是醫藥包裝如點滴注射的耗材產品的多腔成型模具。伊之密的構思是將公司機械制造的專長與成都聯余生產模具的能力結合,在包裝產品成型整線領域上攻關。
另一條新產品線是一個剛成立的項目——機器人周邊自動化設備。甄榮輝解釋:“現時周邊自動化設備領域被日本和其他外國公司所壟斷,中國在這方面的全套解決方案仍未能追上。我們認為有市場空間,亦邀請到一些日系企業的精英技術人才加盟,已在蘇州公司內開設了這個新項目。”
強強聯手的構思,朱總也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方案。他說:“現時自動化和工業4.0在行業內探討得十分火熱,伊之密能夠把握這個機遇來拓展相關業務,也可謂是一個里程碑。”
聚焦模壓成型領域 深耕特定細分市場
兩位老總聚首,當然少不了談競爭策略。朱總一針見血地說:“適當選擇戰場,才能在競爭中勝出。”甄榮輝對此也表示十分同意。他接著說:“這也是我認為十分重要的策略,而且要盡量避免沖擊行業老大,沒必要與他們直接競爭,因為那樣是頗為不理智的。”
因此,伊之密的發展也不是只集中生產注塑機,否則便與行業老大嚴重“撞車”。甄榮輝續說:“我們希望透過相關多元化來發展,而現在便正在做這個事情。成功上市后,管理層與同事有個共識,公司的愿景是在所從事的大、小領域中都成為世界級企業。世界級企業不一定是最大的,而是全球的客戶、同行都認識伊之密,肯定我們的產品質量。”
朱總對伊之密的“增長方程式”也提出了他的猜想。他說:“我對伊之密的高復合增長率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相信你們在顧客群方面的定位很清晰。”
無論市場是好是壞,伊之密都能夠保持增長,原因是成功把客戶基礎放大,即集中在中小型客戶。甄榮輝稱:“一直以來,伊之密也以照顧有要求的中小型客戶為核心,我們不會勉強地去服務一些大型知名企業。中小型客戶需要尊重和溝通,尤其當進行量身訂制時,都希望與機械供貨商共同商討。在這方面,伊之密對他們十分照顧,以真誠感動他們,所以能夠占據優勢。當我們資源不足不能滿足一個大客戶時,便選擇滿足十個中小型客戶。”
伊之密堅持專注一些細分市場,而并非所有細分市場都要分一杯羹。“就像包裝這個領域,我們留意了很久。過去的中國市場,大部分機械都是稍微經過改裝便作高速生產用,由于機械本身的設計與強度并不適合包裝行業高速生產的需要,所以在運作二、三年后便毛病多多。我們意識到這個問題后,便決定設立專項,成立一間獨立公司去深耕這個細分市場。”甄榮輝說。對此,朱總也稱:“換言之,就細分市場而言,要不就做領頭羊,否則情愿不做。”
“雖然做到高復合增長率,但其實我們是保守派,我們根據本身的能力去發展,尤其是人力資源。你可以留意到,伊之密沒有離開順德生產,雖然我們在蘇州有工廠,但主要是用來進行銷售管理、技術服務、零件貨倉,以及剛才所提到的自動化項目。”甄榮輝補充說,“異地生產對人力資源的要求很大,成本控制也比較困難。當公司的營運架構和管理能力并未達到那個水平,異地生產會對產品質量帶來不良影響。如果客戶下訂單時指定要求某個工廠生產的機械時,就說明他們都感受到了質量參差,亦代表了跨地域營運管理仍然未做好。”
成立“真正”研發中心 中端技術市場將成機遇
研發方面,朱總的腦海也有一個疑問。他提出:“雖然伊之密這些年取得了小小成績,但技術沉淀的歷史始終只有短短十余年。中國工業正在轉型升級,無論是客戶或供貨商本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伊之密的角度,究竟如何與一些外國百年老店在技術層面上競爭?是與世界級領導者合作?還是自主研發,依靠中國本土人才進行研發呢?”
對朱總的問題,甄榮輝表示有兩個方面的考慮。首先,期望掌握著最先進技術的外國企業與中國企業合作不大可能。他解釋:“因為以他們的角度,與中國企業合作是輸多贏少。簡言之,就是期望他們把最先進的技術傳授給我們,再讓我們來打敗他們是不可能的。”其次,也有一些正嚴重虧損的外國企業邀請伊之密進行收購,但伊之密也要考慮是否負擔得起,因為需要接收的員工可能也有二、三百人。
雖然伊之密過去較少聘用外國技術人員,但從現在開始,會花更多資源去考慮這個問題,而且對于與外國企業合作,公司持很開放的態度。他提到有同行已經在歐洲成立“真正”的研發中心,由歐洲和中國工程師合組團隊,每年把一些難以攻關的技術問題指派給這個研發中心去解決,做法值得學習。
談到中國橡塑行業面對的機遇和挑戰,對中國市場有深刻了解的朱總認為,除了技術,若中國企業能夠在產品質量的可靠性方面多下些功夫,將迎來很大的市場機遇。他分析說:“全球市場就像一個金字塔,頂端的高技術市場只是很小一部分;相反,若中國制機械能夠做到可靠性高、價錢合理,占據金字塔的中間部分,機遇反而更大。”
朱總續說:“塑料市場將會越來越大,我對整體塑料市場的增長并不擔心;問題在于企業謀求增長的同時,必須做好質量控制,提升品牌影響力。有些企業為了爭取很高的利潤,在質量上妥協,最終不能維持品牌的信譽。我認為伊之密認真而可靠的經營理念非常好。市場推廣固然重要,但口碑同樣不可忽略。”
甄榮輝也說,近兩年,除美國市場的需求特別大外,大部分購買中國機械的國家都是新興國家,例如巴西、土耳其等。“正如朱總所言,新興國家需要的機械并非金字塔頂端的昂貴貨,而是一些用來大量生產消費品的機械。新興國家需要提升他們的工業、改善老百姓的生活,這種需求才最大。”他解釋說。
朱總最后建議,如果伊之密針對一個高度專門化的領域如醫療應用,與一些國外很專業化的公司合作,除了先進技術,可從中吸收更完善的生產管理和人員培訓經驗,將對公司持續發展大有裨益。
(文章轉自:雅式展會日報)